188金宝博,金宝博,188金宝博体育,188金宝博官方网站,188金宝博app下载,金宝博体育,金宝博网站,金宝博链接,188金宝博网址,188金宝博黑款,金宝博入口,金宝博登录,体育投注,足球投注
见过离谱的上市公司,没见过这么离谱的——营收同比暴涨70%多,净利润却亏得比去年还狠!江苏四环生物,这家顶着“生物医药”帽子的上市公司,最近扔出的半年报预告,活脱脱把A股股民看懵了:上半年卖了1.8亿到1.9亿的货,听着挺热闹,结果一算账,倒亏900万到1300万,比去年同期还多亏了200来万。这哪是做生意,分明是“左手卖树数钱,右手给律师打款”,忙活半天给别人打工呢?
更绝的是,撑起这70%营收增长的,不是啥新药爆款,也不是啥技术突破,而是全资子公司卖——苗——木!对,你没看错,一个搞生物医药的上市公司,靠卖树把营收拉起来了。再看它的老本行医药业务,控股子公司北京四环生物制药营收“略有下降”,亏损还“同比增加”。合着主业在裸奔,全靠副业撑场面?这操作,让我想起小区门口那个“专业修鞋三十年,兼卖烤肠”的大爷——主业快干不下去了,只能靠副业混口饭吃。
但四环生物的问题,可比修鞋大爷卖烤肠严重多了。它现在面临的,是“内忧外患”的双重绞杀:外面有前老板留下的188个诉讼官司追着要钱,里面是医药主业被集采打得抬不起头,研发投入少得可怜。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,这家曾经的“生物医药先锋”,是怎么把自己活成“卖树还债专业户”的。
四环生物现在最大的“出血点”,不是卖树不赚钱,而是被一堆陈年旧账缠上了——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。简单说,就是前几年公司造假,忽悠了股民,现在股民集体找上门要钱了。
公告里写得明明白白:截至7月8日,公司收到188名投资者的诉讼材料,索赔总金额4120.75万元。其中154人已经达成调解,公司累计付了918.70万元调解款。注意,这只是“已经调解”的,剩下34个还没谈拢的,后续还得继续掏钱。更要命的是,这事儿不是今年才有的,从2024年就开始拖累业绩了,现在看来,简直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。
为啥会有这么多官司?这就得请出四环生物的“前顶流”——前实控人陆克平。这位出生于1944年的老爷子,今年都81岁了,却堪称A股“坑王”中的战斗机。2014年到2018年,他通过13个证券账户、2个权益工具偷偷买四环生物的股票,成了实控人,却故意不公告;不仅如此,还指使公司在年报里撒谎,说自己“无实际控制人”。证监会2020年一查,直接给了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,2024年更是因为内幕交易罪被判了3年(缓刑4年),没收违法所得2.32亿元。
你以为这就完了?陆克平的“坑”可不止这一个。他掌控过的海润光伏、威创股份、江苏阳光,要么退市要么ST,四环生物算是他手里“苟”得最久的一个。但即便他2024年底股权被司法拍卖,新老板碧水投资接手了,这堆诉讼官司还是像狗皮膏药一样甩不掉。毕竟,股民告的是上市公司,不管老板换了谁,账都得公司来还。
现在的情况是,四环生物每卖一棵树苗赚的钱,可能还不够给律师付咨询费。公告里说“母公司因支付证券虚假诉讼案律师费等管理费用同比增加,导致母公司亏损金额同比增加”——翻译成人话就是:卖树赚的那点钱,还不够填前老板挖的坑。这种“前人挖坑,后人填坑”的戏码,在A股不算新鲜,但像四环生物这样,前老板都进去了,坑还在疯狂冒水的,属实不多见。
如果说诉讼官司是“外伤”,那四环生物的医药主业,就是“内伤”——而且是病入膏肓的那种。
先看业绩:2021年到2024年,营收从3.51亿跌到2.04亿,四连降;净利润更惨,从亏3478万到亏1.1亿,一年比一年能亏。今年一季度更离谱,直接亏了1591万,是去年同期的5倍多。4月30日,公司因为“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3亿”,被戴上了*ST的帽子,股票简称改成“*ST四环”——这意味着,如果今年再亏,就得退市了。
为啥一个曾经的“生物医药先锋”会混到这步田地?答案很简单:跟不上时代了。
四环生物的核心产品是EPO注射液和注射用白介素-2,都是老药。EPO是治疗贫血的,白介素-2是抗肿瘤的,当年也算市场认可度高的“明星产品”。但这几年医药行业最大的变化是啥?集采!国家把药品价格压下来,让老百姓吃得起药,这对患者是好事,但对没技术壁垒的老药企就是“降维打击”。
集采一来,四环生物的好日子就到头了。新进品种要降价,续约品种更得降价,再加上仿制药一拥而上,市场竞争直接从“拼质量”变成“拼价格”。四环生物既没成本优势,又没新药储备,只能眼睁睁看着核心产品市场份额“大幅萎缩”。公告里说“医药集采压力、行业竞争加剧,是其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”——这话没骗人,但只说了一半。另一半是:它自己根本没准备好应对。
最能说明问题的是研发投入。一个药企,研发就是生命线年以前研发人员只有“个位数”——没错,你没看错,不是几十人,是几个人!2020年才勉强涨到16人,2024年到37人。这是什么概念?对比一下,同行业的恒瑞医药2024年研发人员超过5000人,四环生物这37人,连个研发小组都凑不齐。
钱呢?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收12.38%,2024年14.25%,看着比例不低,但基数太小了——两年投入加起来不到6000万,2024年全年研发费还不到3000万。这点钱,在医药研发领域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。现在一个创新药的研发成本动辄几十亿,四环生物一年花3000万,想搞出能打的新药?这不是研发,这是买彩票。
更讽刺的是,2015年四环生物就在年报里喊:“行业监管加强、竞争激烈、成本上涨,利润下降影响研发投入,导致创新能力不足。”喊了十年,研发人员从“个位数”涨到37人,投入从“忽略不计”涨到“不到3000万”——合着这十年就没干正经事?与其说是“创新能力不足”,不如说是“根本没想创新”。
现在倒好,医药主业成了“拖油瓶”,控股子公司北京四环生物制药营收下滑、亏损增加。一个靠医药起家的公司,最后要靠卖苗木来“增收”,这算什么?这算“丢了西瓜捡芝麻”,哦不,是“丢了西瓜捡树皮”。
看到这儿,可能有人会问:好歹营收涨了70%多,卖苗木就这么不务正业吗?万一以后转型苗木行业,说不定能逆袭呢?
醒醒,别做梦了。先看数据:根据2024年年报,四环生物医药行业收入占营收97.34%,建造养护行业(也就是卖苗木那部分)收入只占2.01%。今年上半年突然靠苗木把营收拉起来,只能说明一个问题:卖了一大笔“一次性”的苗木。就像家里揭不开锅了,把祖传的花瓶拿出去卖了换钱,看着手头宽裕了,但家底儿更薄了。
苗木这生意,能当饭吃吗?四环生物的全资子公司叫“江苏晨薇生态园科技有限公司”,听着挺高大上,实际上就是卖树的。这次合作的“江阴鑫港发贸易有限公司”,查了一下,注册资本才1000万,看着也不是啥大树企。这种“批量销售苗木”,大概率是一次性的大单,明年还能不能有?鬼知道。
更关键的是,就算苗木能持续卖,这生意赚钱吗?公告里没说苗木业务的利润,但用脚想也知道,卖树能有多少利润?医药行业毛利率随便就能到50%以上,苗木行业能有20%就谢天谢地了。现在四环生物上半年卖了1.8亿多,结果还亏了1000多万,说明这点苗木利润,连填诉讼费用和医药主业亏损的窟窿都不够。
新老板碧水投资接手后,难道就没想法吗?今年1月刚成为控股股东,估计也没想到摊子这么烂。想转型?谈何容易。搞医药,研发跟不上;搞苗木,利润太薄;搞别的?公司账上估计也没多少钱了。2024年底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只有2.17亿,现在还要应付4120万的诉讼索赔,再亏下去,净资产都可能变负,到时候退市就真的板上钉钉了。
有股民在股吧里吐槽:“买的时候以为是生物医药股,拿了两年发现是苗木股,现在戴帽了,这不是诈骗吗?”这话虽然偏激,但也说出了很多投资者的心声。四环生物现在的状态,就像一个浑身是病的病人,既没钱治病(研发投入不足),又欠了一债(诉讼赔偿),只能靠卖点家里的破烂(苗木)苟延残喘。
四环生物的半年报预告,与其说是业绩披露,不如说是一封“求救信”:前老板挖的坑太深,医药主业扶不起,卖苗木只是饮鸩止渴。但资本市场不相信眼泪,更不相信“卖树救药企”的鬼故事。
从陆克平时代的虚假陈述、内幕交易,到现在的诉讼缠身、主业疲软,四环生物的问题,本质上是“治理混乱+战略摆烂”的结果。一个上市公司,如果连自己的核心业务都守不住,连基本的合规经营都做不到,靠耍小聪明(卖苗木充营收)、甩锅(怪集采、怪前老板)是活不下去的。
最后给四环生物提个醒:与其费尽心机在营收数字上做文章,不如踏踏实实想想怎么把医药主业搞上去——要么加大研发搞新药,要么优化成本抢集采,哪怕收缩战线聚焦一两个品种也行。要是实在不行,就早点公告“我们要转型苗木了”,别占着生物医药的坑,干着挂羊头卖狗肉的事。
毕竟,股民买的是“四环生物”,不是“四环苗木”。再这么演下去,别说完读率100%了,可能连“还有人读”都做不到了——到时候,可就真的退市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